186-5918-7749
作者:一只小鹿 发表于:2023-07-05 11:07
门票和注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涉及到购买和收集信息,但它们的核心诉求、记名方式、信息搜集需求程度、团体属性、购买人身份、收集字段信息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1、核心诉求不同:
门票:主要目的是获得创造收入,注重的是经济性,付费就能参与,没有排他性,所以不做购买审核,只有购买数量的限制。如为了进入某个场馆或活动现场。
注册:识别参会人的身份、资格,具有一定的团体、群体属性,先看资格才有参与权,所以越是团体性和政治性的会议有就越需要审核。是为了获取某些信息或服务,如参加培训课程、订阅电子杂志等。
2、是否记名不同:
门票:通常是不记名的,即购买者不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可以转让,凭票入场即可。
注册:需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以便组织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购买者的需求和偏好,注册对应的是证件,证件必须记名凭证入场,有些活动还需要人证合一。
3、信息搜集需求程度不同:
门票:信息搜集程度相对较低,只需要知道购买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即可。虽然门票有不同的票种,侧重的是门票对应的经济权益的不同,不在乎是谁买因此不注重搜集参会人的身份信息。
注册:则需要更多的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等。有不同的注册类型,对应的是不同的身份 (而不是不同的票种),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身份权益 (而不是该商品的等级),所以需要搜集每个身份类别,甚至是每个人的个性化的需求。
4、团体属性不同:
门票:团体购票的核心是购买团体/拼团购票优惠。
注册:团体注册的核心是这个团体的身份相同 (其次才是其团体优惠),本质上这个团的每一个成员仍然需要逐一提交其个人的注册信息。
5、购买人身份不同:
门票:购买人身份相对灵活,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机构等,基本单一或相同,作为购票者,只有购买的票种不同而已。或者说一个人可以买不同的票。
注册:通常存在多种身份,参会人、赞助商媒体、演讲人、展商、VIP、观众,当身份类别越多,就越是需要以注册来区分。在注册里面是一个类别对应一种权益 (价格不同)。
6、收集字段信息不同:
门票:收集字段信息相对较少,只需提供基本信息即可。
注册:可能需要更多的字段信息,如地址、联系方式、邮箱等。一般需要:姓名、公司、职务、身份联系方式、活动之中的参会需求、个性化需求。
7、业务流程不同:
门票: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只需购买并领取门票即可进入场馆或活动现场。
·创建活动和购买表单,发布购买入
·在线售票并收款
·从购票者那里收集信息
·将门票和发票发给购票人
·在帐户中查看门票销售收入
·获得有关门票销售的关键报告和状态信息
注册:可能需要填写多个表格、进行多次验证等步骤,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创建活动和注册表单,发布注册入
·接受在线注册并收注册费从注册人处收集信息
·向注册人发送注册确认和发票在帐户中查询注册收入获得有关注册的关键报告和状态信息
综上所述,门票和注册虽然都是涉及到购买和收集信息的行为,但它们的核心诉求、记名方式、信息搜集需求程度、团体属性、购买人身份、收集字段信息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和管理。
案例1:典型的门票场景,如参加音乐节(会)
某个音乐节的主办方正在筹备收费活动,无需向参与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提供不同的门票类型,例如单日儿童/成人票/老人票和多日通票。一旦进入音乐节,门票或通行证持有人就没有额外的个性化。
案例2:门票和注册均适的场景,比如,当个性化程度较低时
如果一个研讨会或培训会,作为组织者和主办方只需要知道谁已经付款并且谁会来,而与会者只是想知道他们已经注册并有付款和入场证明,这种情况下优先选择门票模式,当然也可以有注册。如果门票和注册均适用的场景,请尽量使用对与会者更简单的方法,环节越少,信息越少越好。
案例3:注册的场景,每一个人群类别均需要个性化的服务
某个活动通常有供应商、赞助商、演讲人、VIP、参会者和志愿者等不同的人群。每个人群类别在活动中的身份、体验都有高度的个性化,绝对不能搞错,因此所有类型的与会者都应该单独注册,活得单独的能识别的证件类别,可进入不通的活动区域。某些群体,比如供应商甚至需要开启手动审核,VIP甚至需要开启定向邀请。只有获得了资格之后,参会人才能付款或者活得参会这个。审核的依据就是其提交的身份和资格信息。因此注册的表单里面的字段种类很多,通常还包括个性化问卷来搜集其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就是通过AI匹配需求,实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精准匹配。所以越是需要AI精准,就越是需要注册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信息,减少AI匹配“冷启动”的成本。
此外,学术社团、行业协会、政党的会议具有更强的身份和资格属性,因此需要使用注册,不能称作“门票”。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大会采用了门票、通票这样的概念,说明这样的会议2C的营销属性较强,不要求参会人身份,也不会特别注重会议的商务、学术交流和个性化需求。
场景4:门票换证场景:典型的机票和登机牌场景
有些活动本身没有个性化的需求,也没有多个参会人的身份,参会者也只关心获得入场资格权限,不需要主办方额外关注,也不需要社交。但是活动对于安全性要求很高,出于人生财产或防疫安全的要求,或者涉及到理赔的法律责任,仅仅购票还不行,需要办理证件。因此很多活动是购买门票之后,现场再凭票打印具有自己名字的证件。
以上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机票+登机牌场景,在疫情常态化阶段,电影院和博物院从不记名门票变成了购票门票+验证实名的方式。但此种换证的场景依然属于门票场景,以为收集的仅仅是姓名,手机和身份证(照片)信息,本质上购买的是商品权益,而不是购买的资格权益。
注册的核心是参会人核心数据的应用:
综上所述:如果一个活动的活动形式、场地、参会者身份等信息越是多样化,参会人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多样化,会议场景服务多样化,这时候需要注册。
注册产生复杂的多样化数据,多样化数据的处理是核心,因为涉及到不同身份人群的注册、邀约、接待、通知、证件、排座、报表需求。
相关文章